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苏州胥门一带春日繁华热闹的景象,充满生动的画面感。
前两句用长堤上柔嫩的柳枝和姑苏台下如流水般的车马,勾勒出春天生机勃勃、人流如织的场景。"弄春柔"的"弄"字特别巧妙,把柳枝在春风中摇曳的姿态写活了。
中间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:阳光下波光粼粼的绿色河水("绿泼油"的比喻很新颖),官船在百花洲击鼓的热闹场面,城楼上飘扬的旌旗,烟雾中若隐若现的高城墙。这些画面由近及远,层次分明,既有鲜艳的色彩,又有热闹的声音。
最后笔锋一转,用低沉的号角声带出"行人愁"的情绪。这种热闹中的突然伤感很耐人寻味——可能是游子思乡,也可能是感叹繁华易逝。就像我们参加热闹聚会时,突然听到一段忧伤音乐时的感受。
全诗最妙的是动静结合:柔柳、流水、击鼓、旌旗是动态,城墙、山丘是静态;前六句的热闹与结尾的忧愁形成对比。诗人像一位高超的摄影师,用文字拍下了一组春日城市的立体照片。
陈植
陈植,字表民,罗源(今属福建)人。神宗熙宁三年(一○七○)进士。历蔡州司理参军。事见《淳熙三山志》卷二六。今录诗五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