贻中州刘思诚十韵
哲人修已日鸣谦,童卒都称老孝廉。
闭户读书情自适,升堂调膳味常兼。
超凡材质瑶瑜美,拔萃词锋剑戟铦。
交谊已堪期鲍叔,文名终不愧江淹。
先天未济风云会,万国先同雨露沾。
邂逅每承青眼顾,栖迟深觉素心恬。
林通鸟道晨看鹤,水落鱼梁晚得鲇。
棋罢柳烟晴护榻,琴閒松月冷窥帘。
悠悠今古何终极,纳纳乾坤岂属餍。
有道乘时须济世,尚耽诗酒学陶潜。
闭户读书情自适,升堂调膳味常兼。
超凡材质瑶瑜美,拔萃词锋剑戟铦。
交谊已堪期鲍叔,文名终不愧江淹。
先天未济风云会,万国先同雨露沾。
邂逅每承青眼顾,栖迟深觉素心恬。
林通鸟道晨看鹤,水落鱼梁晚得鲇。
棋罢柳烟晴护榻,琴閒松月冷窥帘。
悠悠今古何终极,纳纳乾坤岂属餍。
有道乘时须济世,尚耽诗酒学陶潜。
现代解析
这首《贻中州刘思诚十韵》用十组对仗工整的诗句,赞美了一位德才兼备的隐士朋友刘思诚,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。全诗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:
第一层(前四联):夸赞朋友的品德与才华
- 开篇就说这位朋友是"哲人"(智慧之人),待人谦虚,连孩童仆从都称赞他像古代"孝廉"(品德楷模)。他闭门读书自得其乐,还能兼顾家庭("升堂调膳"指操持家务)。
- 接着用"瑶瑜美"比喻他如美玉般高洁,用"剑戟铦(锋利)"形容他文笔犀利。诗人认为他们的友谊堪比春秋时期管仲鲍叔牙的知己之交,朋友的文采也不输南朝才子江淹。
第二层(中间三联):描绘隐逸生活的诗意
- 虽然朋友还没遇上"风云会"(施展抱负的机遇),但他的德行已如"雨露"惠及他人。诗人感激朋友对自己的赏识("青眼"典故出自阮籍),在隐居生活中感受到内心的宁静。
- 随后用四幅画面勾勒隐士日常:清晨山林观鹤、傍晚水边捕鱼、晴日柳荫下棋、月夜松间抚琴。这些意象清新脱俗,充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趣味。
第三层(末三联):抒发人生感悟
- 诗人由眼前生活联想到悠悠古今、浩瀚天地,感叹人生短暂而宇宙永恒。最后两句点明主旨:即使身处盛世应当济世,但仍向往像陶渊明那样诗酒逍遥——这既是对朋友的赞许,也暗含自己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。
诗歌亮点:
1. 用具体生活场景(下棋、弹琴、观鹤)代替抽象说教,使隐士形象生动可感
2. "柳烟护榻""松月窥帘"等拟人化描写,赋予自然景物灵性
3. 结尾的陶渊明典故,巧妙揭示了中国文人"穷则独善其身"的传统精神追求
全诗如同用诗句绘制的手卷,先刻画人物风骨,再展开隐逸画卷,最后升华人生哲理,层层递进中展现了对高尚品格与诗意生活的双重礼赞。
周是修
(1354—1402)明江西泰和人,名德,以字行。少孤力学,洪武末举明经,为霍丘县学训导,建文间为衡王府纪善,留京师,预翰林纂修。好荐士,屡陈国家大计。燕兵入京城,自经于应天府学尊经阁。尝辑古今忠节事为《观感录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