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王光辅归青州兼寄储侍郎

几回奏事建章宫,圣主偏知汉将功。身著紫衣趋阙下,
口衔丹诏出关东。蝉声驿路秋山里,草色河桥落照中。
远忆故人沧海别,当年好跃五花骢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官员送别朋友回老家的故事,字里行间透着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功名的感慨。

前四句写朋友受皇帝重用:你的工作报告多次被朝廷采纳(建章宫代指皇宫),皇上特别欣赏你像汉代名将般的功劳。穿着紫色官服在皇宫奔走(唐代三品以上穿紫衣),又带着皇帝的红头文件(丹诏)去关东出差——说明朋友是个深受信任的能干官员。

五六句笔锋一转,用旅途风景暗含离别:秋山驿站蝉鸣不断,夕阳下的河边野草摇曳。这些景物描写看似平常,实则用"蝉声"暗示秋凉(离别季节),用"落照"暗示天色已晚(象征分别),画面感很强。

最后两句直接抒情:想起当年和你这个老友在海边分别时(沧海别),你骑着骏马(五花骢)意气风发的样子。这里藏着两层意思:一是夸朋友当年就很有本事,二是感叹时光飞逝,如今又要分别。

全诗妙在三个结合:把公务场景(奏事/紫衣/丹诏)和自然景物(秋蝉/野草/夕阳)自然融合,将对友情的追忆(远忆故人)和对功名的认可(汉将功)巧妙交织,再用"当年好跃五花骢"的潇洒形象收尾,让整首诗既有官场气息,又充满人情味,读来既见格局,又觉亲切。

韩翃

韩翃,唐代诗人。字君平,南阳(今河南南阳)人。是“大历十才子”之一。天宝13年(754)考中进士,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,后随侯希逸回朝,闲居长安十年。建中年间,因作《寒食》诗被唐德宗所赏识,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。韩翃诗笔法轻巧,写景别致,在当时传诵很广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