貂裘换酒 同抱香又农拍照,题送抱香之行
解事离亭柳。甚长条、系他小住,更酣杯酒。踪迹天涯无定处,惟有须眉依旧。
问孰可、才华论斗。诗思如潮愁如海,算宣城、骨比梅花瘦。
伯鸾也,知言否。
因缘好与君参透。笑三人、前生秦七,前生黄九。一寸相思双雪鬓,我又多情红豆。
莫负此、临歧清昼。老去江关兰成笔,幻烟云、都付吴娘绣。
嘶骑矣,兹挥手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词写的是送别好友的场景,充满了深情与感慨。我来逐层解析它的魅力:
1. 开篇的柳树意象 用"离亭柳"点明送别主题,说柳条想系住友人却留不住,只能痛快喝酒饯行。这种"借柳留人"的写法既生动又带着无奈。
2. 漂泊人生的共鸣 "天涯无定处"道出两人都是漂泊之人,唯一不变的是胡须眉毛("须眉依旧"),用身体特征暗示岁月流逝中不变的友情。
3. 才华与愁思的比喻 把诗才比作"潮水",忧愁比作"大海",说友人像梅花般清瘦却有风骨。提到历史人物伯鸾(东汉隐士),暗赞友人同样高洁。
4. 前世今生的玩笑 俏皮地说三人前世分别是秦观、黄庭坚(宋代词人),用文人梗拉近距离,既显亲密又暗示彼此志趣相投。
5. 白头相思的深情 "双雪鬓"指两人都已白头,"多情红豆"化用王维相思名句,把老年友情写得像青春恋情般炽热,反差感很强。
6. 临别的郑重嘱托 "莫负此临歧清昼"是核心句:别辜负这晴朗的离别时刻。用晴朗天气反衬离愁,嘱咐中带着洒脱。
7. 收尾的潇洒姿态 最后用"挥手"这个动作收束,马嘶声渐远,画面感极强。没有痛哭流涕,而是淡然目送,更显成熟友情的分量。
全词妙在把老年送别写出了少年人的率真,用历史典故、自然意象冲淡离愁,在调侃与郑重间把握微妙平衡,展现了中国文人特有的含蓄深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