横石
出险复入险,目眩心长摇。
沧江忽一束,巨石当岩㠂。
槎桠藤外卷,窍穴风中号。
急流乱澎湃,众水喧嗷嘈。
冲波走逆浪,百丈连山腰。
来舟如轻凫,瞥眼不可招。
冥冥入暗谷,飒飒闻悲猱。
嗟哉造化奇,设险非一朝。
我闻垂堂戒,胡乃轻鸿毛。
作诗招征魂,日落风萧骚。
沧江忽一束,巨石当岩㠂。
槎桠藤外卷,窍穴风中号。
急流乱澎湃,众水喧嗷嘈。
冲波走逆浪,百丈连山腰。
来舟如轻凫,瞥眼不可招。
冥冥入暗谷,飒飒闻悲猱。
嗟哉造化奇,设险非一朝。
我闻垂堂戒,胡乃轻鸿毛。
作诗招征魂,日落风萧骚。
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惊险的江上航行,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传递出对生命脆弱性的感慨。
开篇用"出险复入险"直接点明旅程的险象环生,诗人坐在摇晃的船上头晕目眩。当江面突然变窄,巨大的礁石像墙壁一样挡在眼前,藤蔓像爪子般从岩缝伸出,风穿过石洞发出鬼哭般的声响,这些比喻让危险变得具体可感。
中段用声音表现江水的狂暴:急流撞击声、浪涛拍打声、逆流漩涡声交织成恐怖交响乐。百丈高的浪花拍打到半山腰,反衬出船只的渺小——过往的船只像水鸟般一闪而过,根本来不及呼救。当船进入幽暗峡谷,风中传来猿猴悲鸣,更添阴森气氛。
最后诗人发出感叹:大自然造就这样的险境非一日之功。他想起"不坐屋檐下"的古训(比喻避免危险),反问为何要拿生命冒险。在落日狂风里,这首诗既是对遇险者的悼念,也像一份写给所有冒险者的警示信。
全诗妙在把惊涛骇浪写得如同有生命的怪物,让读者通过视觉(藤蔓如爪)、听觉(风声如哭)、触觉(船身摇晃)全方位感受危险,最终引出对生命的敬畏。险境越写得生动,结尾的反思就越有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