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朋友马处厚的宴席上,因看到早开的梅花而引发的联想和感慨。全诗围绕"早梅"展开,通过对比和想象,展现了梅花独特的魅力。
首联用问答形式点题:哪里的梅花开得最早?原来是在雪中绽放的岭梅。这里用"雪里看芳菲"的对比,突出梅花不畏严寒的特质。
颔联继续用对比手法:北方还处在寒冬(北陆指北方),而南边的梅枝已经迎来春天。通过地理方位的对比,强调梅花作为报春使者的角色。
颈联转为拟人描写:清晨的梅花像刚梳妆的美人,美得让人嫉妒;又像未完成的号角,还没能随风飘散。这两个比喻既写出梅花的娇艳,又暗示其含蓄待放的状态。
尾联转入抒情:这早梅勾起了我对江边往事的回忆,仿佛又闻到当年沾满衣襟的梅香。由眼前景引发对过往的追忆,余韵悠长。
全诗最妙处在于:
1. 用多重对比(雪与花、北与南)突出梅花"早"的特点
2. 比喻新颖(晓妆美人、残角)赋予梅花人的情态
3. 结尾的回忆让梅香有了穿越时空的力量,把简单的咏物升华为人生感悟
这种写法让普通的赏梅场景变得生动立体,既写出梅花的外在美,又传递出诗人细腻的情感体验。
晁端友
晁端友(1029年-1075年),北宋诗人,字君成,济州巨野(今属山东菏泽)人。他是著名诗人晁补之的父亲,仁宗皇佑五年(1053)进士,知上虞。熙宁中为新城(今富阳新登)县令,有善政。端友工诗词,在新城时,邑中胜迹,多有题咏。与苏轼友善。官杭州新城令。其诗为苏轼、黄庭坚所称赏。有《新城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