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寄奴草词
榛中小草夏蔚荟,叶如牡艾花如毳。
少年防塞得命生,出镞肉中无粟起。
向来神奸见白昼,湿竹烟青闻杵臼。
英雄奋臂徵此时,唾落虚空散林薮。
汉家白蛇入本纪,况是天王旧支子。
岂知苗裔在民伍,蛇鬼犹呼帝小字。
少年防塞得命生,出镞肉中无粟起。
向来神奸见白昼,湿竹烟青闻杵臼。
英雄奋臂徵此时,唾落虚空散林薮。
汉家白蛇入本纪,况是天王旧支子。
岂知苗裔在民伍,蛇鬼犹呼帝小字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《刘寄奴草词》讲的是一个底层小人物逆袭成英雄的故事,用野草比喻草根英雄的成长历程,充满民间传奇色彩。
开头用"榛中小草"比喻主角出身卑微——夏天茂盛的野草,叶子像艾草,花朵像绒毛,平凡不起眼。但就是这株"小草"在少年时展现非凡:中箭后能自己拔箭疗伤("出镞肉中"),伤口愈合得连疤痕都不留("无粟起"),暗示他天赋异禀。
中间部分出现神奇转折:白天显灵("神奸见白昼")、竹林中传来捣药声等超自然现象,烘托英雄诞生的神秘氛围。"英雄奋臂"四句如同电影慢镜头,展现主角抓住机遇、吐口唾沫都能震慑山林的气势。
后六句揭示主角的真实身份:虽然后来沦落民间("苗裔在民伍"),但其实是汉室后裔("天王旧支子")。最妙的是结尾——百姓仍用帝王小名称呼他,连蛇鬼都记得他祖上"白蛇起义"的荣光,说明英雄血脉永不磨灭。
全诗用野草生长比喻草根逆袭,将历史传说(汉高祖斩白蛇)、民间医术(草药疗伤)、超自然元素(鬼神显灵)巧妙融合,塑造了一个带着神秘色彩的平民英雄形象。语言像讲故事般生动,画面感极强,让读者仿佛看到野草如何迎着风雨长成参天大树。
谢翱
(1249—1295)福建长溪(宁德市福安市晓阳镇人),字皋羽,一字皋父,号宋累,又号晞发子。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,文天祥开府延平,率乡兵数百人投之,任咨议参军。及天祥兵败,脱身潜伏民间,避地浙东。尝过严陵,登钓台,祭奠天祥,有《西台恸哭记》传世。后至浦江,与方凤、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。卒,友人方凤、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。有《晞发集》,编有《天地间集》、《浦阳先民传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