游盖竹山

篮舆东出雨初收,众山捲雾奔苍虬。
麦田濛濛连千畴,去年见种今见秋。
农家碗大即快活,使君不去能无羞。
春光欲尽谁挽留,千林薿薿新绿柔。
桐花远近淡无色,自开自落那关愁。
洞天为我暂晴霁,使我蜡屐穷冥搜。
天门发秀万马下,水口离立群峰稠。
瀑泉对面泻绝壁,宝剑却倚丹凤楼。
溪声喷薄雷震动,石色古怪神剜锼。
洞门谽谺风飕飕,香炉峰下蛟龙湫。
中峰特秀小为贵,左右旌节森戈矛。
几时秘奥一日睹,谈笑指示君知不。
精庐但欲占胜处,专事栋宇非良谋。
飞阁跨水纳佳气,突兀堂殿居上头。
轩窗高下有奇致,洗涤肺腑明双眸。
我将于此栖羽流,凤笙鹤驾应来游。
丹成一举淩九州,下视浊世如浮沤。
灵祠款谒路阻修,层岩曲涧邃且幽。
经营轮奂亦未就,挥金助尔何须求。
晚云漠漠鸣雨鸠,仆痡泥滑吾欲休。
虹桥列炬促归骑,城鼓已报初更筹。
追攀别乘聊复尔,乘兴何如王子猷。
习池不为倒载去,儿童不用拍手拦街讴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次雨后游山的生动画面,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。全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来理解:

开篇写雨后初晴,诗人坐着竹轿(篮舆)出发,群山雾气缭绕像奔腾的青龙,麦田连绵一片丰收景象。这里用"碗大即快活"形容农家知足常乐,反衬出官员(使君)若不体察民情就该羞愧。

中间大段是山水特写:诗人像得到老天眷顾般遇到晴天,穿着木鞋深入探索。他看见天门山如万马奔腾,瀑布像宝剑斜挂,溪水声如雷鸣,怪石像被鬼神雕刻。香炉峰下的龙潭、旌旗般林立的山峰,都让他感叹自然的神奇。

随后诗人表达归隐之意:想在山水佳处建座简朴屋子(精庐),不要豪华建筑。他幻想在此修仙,驾鹤吹笙,俯视尘世如泡沫。但现实是山路崎岖,工程未完成,不过他表示愿意资助。

结尾充满生活气息:傍晚斑鸠啼雨,仆人疲惫路滑,火把如虹桥催促归程。最后用两个典故自嘲——像晋代王徽之雪夜访友般随性,又像山简醉饮习家池,但自己没醉到被儿童拦街唱歌的地步。

全诗亮点在于: 1. 动静结合:雾中群山像在奔跑,瀑布溪流声震耳,让静态山水活起来 2. 比喻新奇:把山峰比作军队旌旗,溪水比作宝剑,怪石像鬼神雕刻 3. 虚实相生:既有实景描写,又有成仙遨游的幻想 4. 语言鲜活:用"碗大即快活"写农民满足感,"仆痡泥滑"写返程狼狈

诗人通过这次游览,既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,也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疏离,最终在山水之乐与世俗责任间找到平衡,带着尽兴而归的满足感结束旅程。

唐仲友

(1136—1188)宋婺州金华人,字与政,号说斋。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进士,为西安主簿。三十年复中博学宏词科。历建康府学教授、秘书省正字。上万言书论时政,孝宗纳之,召除著作佐郎,出知信州、台州。治政理财颇有建树,为学多与朱熹相左。后为朱熹劾罢。归而益肆力于学,著述颇丰。有《六经解》、《诸史精义》、《帝王经世图谱》、《九经发题》、《陆宣公奏议解》、《天文详辨》、《地理详辨》、《愚书》、《说斋文集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