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峭峡安居溪伐木溪源幽邃林岭相映有奇致焉
肃徒歌伐木,骛楫漾轻舟。靡迤随回水,潺湲溯浅流。
烟沙分两岸,露岛夹双洲。古树连云密,交峰入浪浮。
岩潭相映媚,溪谷屡环周。路迥光逾逼,山深兴转幽。
麇鼯寒思晚,猿鸟暮声秋。誓息兰台策,将从桂树游。
因书谢亲爱,千岁觅蓬丘。
烟沙分两岸,露岛夹双洲。古树连云密,交峰入浪浮。
岩潭相映媚,溪谷屡环周。路迥光逾逼,山深兴转幽。
麇鼯寒思晚,猿鸟暮声秋。誓息兰台策,将从桂树游。
因书谢亲爱,千岁觅蓬丘。
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沿溪伐木的山水之旅,充满了自然野趣和隐逸情怀。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感受它的魅力:
1. 流动的山水画卷 诗人像举着摄像机般带我们顺溪而行:先乘轻舟划过回旋的水流("靡迤随回水"),穿过被雾气笼罩的沙洲("烟沙分两岸"),看见古树的枝丫几乎触到云朵("古树连云密"),山峰的倒影在水中浮动("交峰入浪浮")。这些画面既有水墨画的朦胧美,又像VR全景般让人身临其境。
2. 渐入佳境的探险感 旅程从开始的轻松("骛楫漾轻舟")逐渐变得幽深:溪水开始绕弯("溪谷屡环周"),山路越走越窄("路迥光逾逼"),突然传来麋鹿的脚步声和猿猴的啼叫("麇鼯寒思晚"),这些声音在傍晚的山谷里显得格外清冷,让人既紧张又兴奋。
3. 藏在风景里的心事 最后四句突然转折:诗人说不想再当官("兰台策"指官职),想隐居在桂树下,给亲友写信说要去找长生仙境("蓬丘")。这种想法就像现代人受够工作压力,突然说要去终南山隐居一样真实,让前面的山水描写都有了情感落点。
全诗妙在把一次普通劳作写成奇幻漂流,用"水路GPS"般的精准导航带我们看风景,最后道出每个都市人都懂的生活疲惫。那些摇曳的树影、荡漾的水波,其实都是诗人想逃离现实的内心涟漪。
陈子昂
陈子昂(公元661~公元702),字伯玉,梓州射洪(今四川省射洪市)人,唐代文学家、诗人,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。因曾任右拾遗,后世称陈拾遗。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,其诗风骨峥嵘,寓意深远,苍劲有力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《感遇》38首,《蓟丘览古》7首和《登幽州台歌》、《登泽州城北楼宴》等。陈子昂与司马承祯、卢藏用、宋之问、王适、毕构、李白、孟浩然、王维、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