滕丞洎沖天观先以诗来次韵谢之

我本山林人,出处无意固。
君亦如山泉,随地为流注。
方其居山时,文豹隐冥雾。
又如出岫云,散漫欻无据。
忆昨我与君,相逢同一处。
时时湖光亭,襟抱一披露。
君横膝上琴,我踵户外屦。
梅花落园春,辞君一朝去。
诗筒遽寥寥,粤从浙濡渡。
雁去燕复来,不得一字附。
抚怀兴长嗟,恍然此散聚。
何期老鹤臞,短翮忽舒布。
九皋耸孤唳,群仙翕清誉。
高寒玉峰巅,为尔肯一驻。
杭严两西湖,未必置爱恶。
瞥从子陵台,来踏苏公路。
山友而水宾,风晓而烟暮。
行止初何心,同是一真趣。
愿於人海中,更觅山中句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讲的是两位隐士之间的友情,以及他们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。我们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:

1. 身份认同(前四句): 诗人说自己是山林中人,像山泉一样随性流动。朋友也像山间的文豹(一种神秘的豹子)和云雾,来去自由。这里用自然景物比喻他们不受拘束的性格。

2. 回忆友情(中间部分): 诗人想起和好友在湖光亭弹琴、散步的日子,像园中飘落的梅花一样美好。后来两人分别,像候鸟迁徙般失去联系,让人感叹人生聚散无常。

3. 重逢喜悦("何期老鹤臞"开始): 突然像老鹤展翅高飞,朋友在九重天上发出清亮的鸣叫(比喻获得声望),但依然保持高洁。朋友从严子陵钓台(著名隐士居所)来到苏轼走过的路,说明他们虽然分开但志趣相投。

4. 生活哲学(最后部分): 无论是住在杭州还是严州,山水相伴、晨昏交替的生活都很美好。诗人认为行动或停留都是真性情的体现,希望在茫茫人海中,还能写出这样超脱的山林诗句。

全诗的魅力在于: - 用豹子、云雾、鹤等自然意象描绘自由灵魂 - 通过弹琴、赏梅等场景展现文人雅趣 - 传递了"随心生活就是最高境界"的隐士精神 - 语言如清泉流淌,读来能感受到山林的清新气息

本质上是在说:真正的朋友即使分开也会心灵相通,而遵循内心选择的生活,无论在哪儿都能找到诗意。

徐侨

(1160—1237)婺州义乌人,字崇甫。早从学于叶邽。孝宗淳熙十四年进士。调上饶主簿,始登朱熹之门,熹称其明白刚直,命以“毅”名斋。入为秘书省正字、校书郎兼吴、益王府教授。直宝谟阁、江东提点刑狱,以忤史弥远劾罢。理宗端平初被召,迁秘书少监、太常少卿。入觐,手疏数千言,上劘主阙,下逮群臣,无所回隐。进工部侍郎。因疾乞休,以宝谟阁待制奉祠。卒谥文清。有《毅斋诗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