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宫廷生活的清新画面,用简单自然的意象传递出皇后的优雅与生机。
前两句"露沐千门柳,风萦九畹兰"像两个特写镜头:晨露滋润着宫门旁的柳枝,微风吹拂着大片兰草园。"千门"显出皇宫的气派,"九畹"借用屈原《离骚》的典故,暗喻皇后如兰花般高洁。这里用柳的柔美和兰的芬芳,巧妙烘托出皇后的气质。
后两句"会听莺出谷,行傍采桑坛"转为动态描写:黄莺从山谷飞出的啼叫声中,皇后漫步在采桑台边。诗人没有直接写皇后容貌,而是通过"听莺鸣"、"近桑坛"这两个生活细节,展现她亲近自然的一面。采桑在古代是后妃亲蚕礼的场所,暗示皇后遵循礼制、重视农桑的贤德。
全诗就像一组清新的宫廷短视频:晨露中的柳枝、风中的兰草、莺啼桑林间皇后的身影,通过这些意象叠加,既写出了春日宫廷的生机盎然,又含蓄赞美了皇后德才兼备的形象。诗人用最普通的自然景物,却营造出高雅而不失生活气息的意境,这正是古代宫廷诗的独特魅力。
周麟之
(1118—1164)泰州海陵人,一说江宁人,字茂振。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。历官中书舍人、兵部侍郎,兼给事中。绍兴二十九年,充金国哀谢使,言辞详雅,金人为加礼。次年为同知枢密院事。金主背盟,复奉命出使,以主张俟金来南,尽锐奋击,必能成功,辞之。因被劾,责授秘书少监分司南京,筠州居住。有《海陵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