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贾鸿举移竹
琳房珠馆何虚寂,宝砌无尘苔藓碧。
仙翁倚槛静吟哦,却忆筼筜拂岩石。
劲节虚心守岁寒,未尝暂变风霜色。
移来迢递不辞劳(《宋诗纪事》卷九○引作远),深根讶向瑶台植。
渐承春意叶青青,时惹天香烟幂幂。
月笼翠影尚萧疏,露被繁枝谗滴沥。
迎风闲夜拟龙吟,结实他年期凤食。
非才终约老烟霞,此际谬当亲采择。
寄言红紫莫相猜,彼此无情蒙化力。
逢时剪拂任他人,沈去葛陂都咫尺。
仙翁倚槛静吟哦,却忆筼筜拂岩石。
劲节虚心守岁寒,未尝暂变风霜色。
移来迢递不辞劳(《宋诗纪事》卷九○引作远),深根讶向瑶台植。
渐承春意叶青青,时惹天香烟幂幂。
月笼翠影尚萧疏,露被繁枝谗滴沥。
迎风闲夜拟龙吟,结实他年期凤食。
非才终约老烟霞,此际谬当亲采择。
寄言红紫莫相猜,彼此无情蒙化力。
逢时剪拂任他人,沈去葛陂都咫尺。
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将竹子移栽到自家院落的故事,通过竹子的形象寄托了高洁坚韧的人生追求。全诗可分为四个层次:
第一段(前四句)描写移竹的环境:修道般的清净住所一尘不染,主人倚栏吟诗时,突然怀念起山野间触拂岩石的竹林。这里的"仙翁"并非真神仙,而是形容主人超脱尘世的气质。
第二段("劲节虚心"到"瑶台植")集中刻画竹子品格:用"劲节虚心"双关竹子的物理特征和人的精神境界,强调其不畏严寒的坚韧本性。主人不辞辛劳从远方移栽,连深扎的竹根都惊讶自己竟被种在了仙境般的庭院。
第三段("渐承春意"到"期凤食")展现竹子生长状态:春天抽新叶时仿佛沾着仙雾,月夜中疏影婆娑,晨露在枝叶间滴落。最妙的是想象竹子夜间随风作响如龙吟,期待将来结出竹实供凤凰食用——这些充满仙气的想象,其实都是在赞美竹子的不凡气质。
最后一段("非才终约"到结尾)抒发人生感悟:主人自谦说与竹子相约终老山野,现在却冒昧将它移来。末尾用"葛陂"典故(传说中仙人费长房投竹杖化龙处),暗示平凡的竹子也有遇风化龙的潜质,表达了对机遇与命运的思考。
全诗最动人的是将竹子人格化的写法:既写它"惊讶"被移栽,又让它与主人"相约",最后还劝告花草不要嫉妒。这种拟人手法让普通的移竹小事充满戏剧性和哲理意味,展现了古人"物我合一"的独特审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