励学
买地不肥实,其繁系耕凿。良田少锄理,兰焦香亦薄。
勿以听者迷,故使宫徵错。谁言三岁童,还能分善恶。
孜孜日求益,犹恐业未博。况我性顽蒙,复不勤修学。
有如朝暮食,暂亏忧陨获。若使无六经,贤愚何所托。
勿以听者迷,故使宫徵错。谁言三岁童,还能分善恶。
孜孜日求益,犹恐业未博。况我性顽蒙,复不勤修学。
有如朝暮食,暂亏忧陨获。若使无六经,贤愚何所托。
现代解析
这首诗用种地比喻学习,讲了一个简单却深刻的道理:好收成靠勤劳,好学问靠坚持。
开头用种地打比方:买块贫瘠的地,收成好坏全看农民是否勤快耕作;再肥沃的良田,如果不好好打理,种出的兰花也会香味寡淡。就像听课的人如果不用心,再好的道理也会听歪,就像乐师弹错音符。
接着用小孩作对比:谁说三岁小孩不懂善恶?他们尚且能分辨好坏,更何况我们成年人?诗人说自己天性愚钝,更要每天努力学习,就像担心少吃一顿饭会饿坏身体。最后点明核心:如果没有《六经》这些经典,我们靠什么来分辨贤愚、明白事理呢?
全诗妙在把抽象的学习道理,用种地、吃饭这些生活常识来讲。它告诉我们:天赋就像土壤肥力,固然重要,但决定性因素永远是后天的耕耘。知识像庄稼,不持续浇灌就会枯萎。最打动人的是诗人的态度——明明已经很用功,却仍像饿肚子的人担心没饭吃一样,对知识保持饥渴。这种谦卑又执着的精神,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尤其珍贵。
王建
王建(768年—835年),字仲初,颍川(今河南许昌)人,唐朝诗人。出身寒微,一生潦倒。曾一度从军,约46岁始入仕,曾任昭应县丞、太常寺丞等职。后出为陕州司马,世称王司马。与张籍友善,乐府与张齐名,世称张王乐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