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春 / 春晚

三月残花落更开,小檐日日燕飞来。
子规夜半犹啼血,不信东风唤不回。

译文及注释

三月残花落更开,小(yán)日日燕飞来。
暮春三月花败又花开,矮矮屋檐下燕子飞走又回来。
更:再,重。檐:屋檐。

子规夜半犹啼(tí)血,不信东风唤不回。
眷恋春光的杜鹃鸟仍在夜半悲啼,不相信春风唤不回。
子规:杜鹃鸟。啼血:形容鸟类啼叫的悲苦,一般指杜鹃鸟的啼叫。不信:虽则不信,然春去依旧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暮春三月花败又花开,矮矮屋檐下燕子飞走又回来。
那只眷恋春光的杜鹃鸟仍在夜半悲啼,不相信春风唤不回。

注释
更:再,重。
檐:屋檐。
子规:杜鹃鸟。
啼血:形容鸟类啼叫的悲苦,一般指杜鹃鸟的啼叫。
不信:虽则不信,然春去依旧

赏析

这是一首写景的七言诗,表现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。

诗的前两句写景为主,后两句由景生情,抒发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追求。花落了虽又重开,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,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,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,不相信东风是唤不回来的。 诗中的“落更开”描述了三月的花谢了又开,表现了春光未逝;“燕飞来”描述了低矮的屋檐下有燕子飞来飞去,表现了春光生机犹在写出了暮春景象:春光未逝,生机犹存的特点。

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来写了杜鹃鸟,塑造了一个执着的形象,借此表现自己留恋春天的情怀,字里行间充满凄凉的美感。东风就是指春风,子规,杜鹃鸟经常在暮春啼叫。诗人用子规夜半犹啼血,不信东风唤不回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,既表达珍惜的心情,又显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态度。表现了自己顽强进取,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。

这首诗的子规(杜鹃)与以往大部分诗里借喻哀伤,凄切的含义较不相同,带有比较积极的意义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,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对春天离去的眷恋和不舍。

前两句写白天看到的春景:三月里,凋谢的花儿还在零星地开放,农家屋檐下每天都有燕子飞来飞去。这里用"残花"和"日日"形成对比,既点明已是春末,又展现生命延续的活力。

后两句转入夜晚场景:半夜还能听到杜鹃鸟凄厉的啼叫,仿佛要把喉咙都叫出血来,它固执地相信这样就能把离去的春风唤回来。这里用杜鹃啼血的典故,把鸟拟人化,其实是在表达诗人自己不愿春天离去的执着心情。

全诗妙在借物抒情,不直接说"我舍不得春天",而是通过残花、飞燕、啼血的杜鹃这些具体意象,让读者感受到那种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无奈与挽留之情。特别是最后一句"不信东风唤不回",用鸟的固执反衬人的痴情,既生动又余韵悠长,道出了人们面对时光流逝时共同的心声。

王令

王令(1032~1059)北宋诗人。初字钟美,后改字逢原。原籍元城(今河北大名)。 5岁丧父母,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(今江苏扬州)。长大后在天长、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,有治国安民之志。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。有《广陵先生文章》、《十七史蒙求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