颂古三首 其二

师姑元是女人作,百衲禅僧多罔措。
雁回沙塞口衔芦,燕绕红梁浑不顾(同上书卷二○)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用生活中的两个简单比喻,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禅理:事物的本质往往被表象掩盖,人们却执着于表面形式而忽略了真相。

前两句用"师姑(尼姑)本是女人"和"和尚补衣服"的例子,讽刺人们常对显而易见的事实产生困惑——就像看到尼姑突然意识到"她原来是女人",或看到和尚缝补袈裟觉得不合常规。这种刻意区分反而暴露了内心的执着。

后两句更妙:大雁南飞时嘴里衔着芦苇(为保持沉默防猎人),燕子绕梁筑巢却对华丽屋梁视若无睹。这两个自然现象暗喻真正的修行者应当像大雁般谨慎(防妄念)、像燕子般超脱(不慕奢华)。诗人通过动物本能对比人类的刻意为之,点破"自然本真即是禅"的哲理。

全诗像四格漫画:前两格画人们可笑的困惑,后两格转接大自然的智慧,用反差告诉我们:放下刻意思考,才能看见本来面目。就像现代人总在手机里找生活答案,却忘了抬头看云卷云舒的简单真理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