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分寄行素兄叙旧十六韵(辛卯)
夤夜秋风起,旻天明晦殊。
抚尘⑴犹历历,劳燕奈劬劬。
觳觫檀溪马,飘摇卓氏垆。
念慈知守黑,怜女买归舻。
雨霁奔雷怒,霞飞落日孤。
青春沈死海,白发听啼蛄。
蝉蜕皆埋土,蚕丝自茧吾。
十年生复聚,西陆病将苏。
逝豹皮无价,生龟尾曳涂。
还林三匝鸟,垂耳半坡驴。
嗟我堕杯月,叹君遗海珠。
鸥盟星欲散,鹤野草难枯。
用九腾龙日,庆馀跨灶⑵驹。
化鲲屯北浸,借箸指南图。
甲子裁诗稿(陶渊明诗以甲子纪年。),天涯忆友于。
隔山相叩问,溢泪二冰壶。
抚尘⑴犹历历,劳燕奈劬劬。
觳觫檀溪马,飘摇卓氏垆。
念慈知守黑,怜女买归舻。
雨霁奔雷怒,霞飞落日孤。
青春沈死海,白发听啼蛄。
蝉蜕皆埋土,蚕丝自茧吾。
十年生复聚,西陆病将苏。
逝豹皮无价,生龟尾曳涂。
还林三匝鸟,垂耳半坡驴。
嗟我堕杯月,叹君遗海珠。
鸥盟星欲散,鹤野草难枯。
用九腾龙日,庆馀跨灶⑵驹。
化鲲屯北浸,借箸指南图。
甲子裁诗稿(陶渊明诗以甲子纪年。),天涯忆友于。
隔山相叩问,溢泪二冰壶。
现代解析
这首诗以秋分为背景,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,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、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感慨。
1. 秋夜与回忆的交织
开篇“夤夜秋风起”描绘了秋夜的凉意,暗示时光流逝。诗人触景生情,回忆起与友人“行素兄”的往事。“抚尘犹历历”像翻看旧相册,细节清晰却已遥远;“劳燕奈劬劬”用燕子辛劳筑巢比喻人生奔波,充满无奈。
2. 人生际遇的隐喻
诗中用“檀溪马”(刘备的卢马跃溪典故)和“卓氏垆”(卓文君卖酒的典故)暗喻人生中的险境与漂泊。“念慈知守黑”可能是对友人坚守本心的赞许,“怜女买归舻”则流露对家人归乡的期盼。
“青春沈死海,白发听啼蛄”对比强烈:青春如沉入死海般消逝,白发时只能听秋虫哀鸣,表达对虚度年华的痛惜。
3. 蜕变与重逢的复杂心绪
“蝉蜕皆埋土”象征旧我已逝,“蚕丝自茧吾”则像作茧自缚,体现困境中的挣扎。十年后与友人重逢(“生复聚”),恰逢秋日(“西陆”),诗人感到“病将苏”——仿佛伤痛将被治愈,却又隐含不确定。
4. 典故中的豁达与期许
“逝豹皮无价”化用“豹死留皮”,强调精神不朽;“鸥盟”“鹤野”借自然意象写友情虽淡却坚。“用九腾龙日”(《易经》中“用九”卦象)和“跨灶驹”(超越父辈的良马)寄托对未来的积极展望。
5. 隔山相望的深情
结尾“隔山相叩问”写与友人虽相隔却心灵相通,“溢泪二冰壶”用冰壶比喻高洁的泪——既是思念之泪,也是志同道合的见证。
全诗精髓:
以秋为镜,照见人生百态。诗人将个人漂泊、时光虚度的怅惘,与对友情的珍视、对未来的希冀交织,既有“白发听啼蛄”的苍凉,也有“跨灶驹”的昂扬。典故的巧妙运用让情感更厚重,而“隔山叩问”“冰壶泪溢”的画面,让跨越时空的知己之情跃然纸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