燕归梁·甲申,一九四四年。人日,诵芬堂宴集,玉繠首唱,予亦继声,并柬慈博

谁又题诗寄草堂。
醉墨犹香。
梅花应许祓愁肠。
春人面,媚年光。
危时涕泪风尘气,凭酒浪,付苍茫。
定巢归燕好商量。
旧池馆,尚斜阳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词写于1944年,正值抗战后期,表面上写春日宴饮,实则暗含家国忧思。

上阕从文人雅集写起:首句用杜甫"草堂诗"的典故,暗示朋友们在乱世中仍坚持风雅。酒痕未干的墨迹和清雅的梅花,构成文人聚会的典型场景。"春人面"三字既写女子容颜,也暗喻短暂的美好春光。

下阕情绪陡然转折:"危时涕泪"直接点明时代背景,战火中的泪水只能借酒消解。"风尘气"既指战乱烟尘,也暗喻世俗污浊。结尾最耐人寻味:燕子归巢本是吉兆,但"旧池馆"已笼罩在将落的夕阳中,暗示纵然战争结束,破碎的山河也已不复从前。

全词妙在"乐景写哀"的手法,用赏梅饮酒的风雅场面,反衬出战乱中文人的无奈与悲凉。特别是"斜阳"意象,既实写黄昏景色,又象征着一个时代的没落,比直接写战争更令人揪心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