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的高士贺兰栖真的生活,赞美他超脱世俗、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。
前两句写他的日常生活:白天在云雾缭绕的山间耕种,田里长着珍贵的灵芝;经常在洞府中游玩修行,像仙人一样隐居。这里用"云耨"(在云中锄地)这样夸张的比喻,突出他生活的仙气飘飘。
中间四句描写他居住的环境:高耸秀丽的山峰连着青翠的峡谷,清澈的泉水通向神秘的灵泉。这里用"万寻"(古代长度单位,形容极高)和"一派"(形容水流绵长)来展现山水的壮美。还提到皇帝曾派人送来诏书(凤书),他像仙人驾鹤一样去朝见,说明他虽然隐居但名声远播。
最后两句总结:天下有谁能和他齐名呢?只有传说中的仙人赤松子和黄石公能与他相提并论。"齐眉"这个词既表示齐名,又暗含对他长寿的祝愿(古人用"眉寿"祝长寿)。
全诗通过云雾、灵芝、仙鹤等意象,把贺兰栖真塑造成半人半仙的形象,表达了对他清高品格的仰慕。诗人用夸张的山水描写和神话典故,让读者感受到隐士生活的超凡脱俗,传递出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。
张齐贤
张齐贤(942年—1014年),字师亮。曹州冤句(今山东菏泽)人,后徙居洛阳(今属河南)。北宋名臣。太平兴国二年(977年),张齐贤登进士第,先后担任通判、枢密副使、兵部尚书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吏部尚书、司空等职,还曾率领边军与契丹作战,颇有战绩。为相前后二十一年,对北宋初期政治、军事、外交各方面都作出了极大贡献。史称其“四践两府、九居八座,晚岁以三公就第,康宁福寿,时罕其比”。大中祥符七年(1014年),张齐贤去世,年七十二。追赠司徒,谥号“文定”。有《书录解题》、《洛阳搢绅旧闻记》传于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