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词用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,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,表达了作者对豪迈人生的向往和对文人酸腐习气的嘲讽。
上片用三种猛禽猛兽(箭、饥鸱、角鹰)的迅捷凶猛,比喻豪侠之士的勇武气概。接着描绘了边塞英雄的生活:骑着骏马,带着美人,在燕代(北方边疆)驰骋。反观那些江南文人(吴儿),只会雕琢文字(困雕虫),故作清高地咳嗽(矜细欬),显得十分可笑。
下片直接表达对这些文人酸腐气(龌龊)的厌恶,认为这些小心眼(睚眦)就像浮云一样不值一提。作者选择了一条特立独行的路:像古代的豪侠那样,去当个不拘礼法的佣工(学无赖)。最后用"圯桥遇黄石公"的典故(张良在圯桥遇见传授兵法的老人),暗示自己正在等待像"猿公"(指高人)这样的伯乐,准备成就一番事业。
全词最精彩的是用"笑吴儿"这个细节,把文人扭捏作态的咳嗽声写得活灵活现,与前面雄鹰骏马的画面形成强烈反差,让读者直观感受到作者"宁可做真豪杰,不当假文人"的人生态度。
陈维崧
陈维崧(1625~1682)清代词人、骈文作家。字其年,号迦陵。宜兴(今属江苏)人。清初诸生,康熙十八年(1679)举博学鸿词,授翰林院检讨。54岁时参与修纂《明史》,4年后卒于任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