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是哀悼一位名叫"东莱先生"的师长,表达了作者对恩师深深的怀念和失去良师的悲痛。
开头四句回忆师生初遇:当年作者在学堂读书时,恰逢老师正在服丧("外艰"指父亲去世)。作者想要求教于老师("抠衣"是古代拜师礼节),却感叹自己资质平庸("天不遇"),像雕琢玉石一样难以达到老师的要求("攻玉"比喻求学)。
中间两句写老师对作者的关怀:老师常问作者喜欢学习什么,但作者发现能遇到理解自己的人实在太少。这里既表现老师的循循善诱,也暗含知音难觅的感慨。
最后两句抒发悲痛:如今再没有能直言规劝的贤士("拂士"),想到自己学识浅薄又失去良师指导,不禁感到心酸。整首诗通过求学往事与当下孤独的对比,将对恩师的感激、对逝者的不舍,以及对自己未来的忧虑都融入其中,情感真挚动人。
邵度
邵度,金华(今属浙江)人。从吕祖谦学。事见《东莱集》附录卷三。今录诗六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