诏狱行

秋官署中有老吏,能说先朝诏狱事。
当时国是日纷纭,太阿柄倒归阉寺。
天子高居问尚公,公卿标榜排清议。
遂有群凶作爪牙,贙虎苍鹰最毛鸷。
长乐宫前传片纸,金吾夜半飞缇骑。
卫尉将军身姓许,提点官旗北镇抚。
谳决惟增王甫欢,累囚难解张汤怒。
洗垢新悬沉命法,挥毫已入追魂簿。
甫闻北阙杀刘陶,旋见西亭尸窦武。
白骨交撑裹赭衣,残骸谁敢收黄土。
尔曹自谓盘根株,杀人狐媚夸良图。
岂知神理有反覆,昊天明明安可诬。
神奸脱距竞菹醢,亦有然脐当路衢。
长安万姓歌且舞,卖钗鬻钏沽醍醐。
海水群飞桑亩移,俯仰乾坤又一时。
三君八俊俱尘土,膺滂田窦无坟基。
彤管堪嗟《酷吏传》,青苔半蚀《党人碑》。
我今何为淹此室,圜扉白日啼寒鸱。
冤魂欲招不敢出,但闻阴风萧飒中心悲。
中心悲,泪盈把。
酹酒呼皋陶,皋陶竟喑哑。
古来万事难问天,蚕室谁怜汉司马。
君不见城上乌,啄人曾不问贤愚。
新鬼衔冤向都市,年年寒食声呜呜⑴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《诏狱行》以明朝宦官专权、冤狱横行的黑暗历史为背景,通过一个老狱吏的视角,揭露了当时司法腐败、忠良被害的社会现实。全诗充满悲愤之情,语言犀利,画面感极强。

诗歌开头通过老狱吏的回忆,描绘了宦官当道、朝纲混乱的局面。皇帝高高在上不问政事,官员们结党营私,排挤正直之士。宦官们培植爪牙,像凶猛的虎鹰一样残害忠良。只要一纸诏书,锦衣卫就会半夜抓人,制造了大量冤狱。

诗中提到的许姓将军、王甫、张汤等人,都是历史上著名的酷吏,他们为了讨好权贵,随意罗织罪名,草菅人命。刘陶、窦武等忠臣相继被害,尸体无人敢收,白骨堆积如山。这些酷吏自以为根基牢固,靠杀人献媚就能飞黄腾达,但最终也难逃恶报。

诗歌后半段转入对历史变迁的感慨。曾经的权贵都化作了尘土,连坟墓都找不到了。史书记载着酷吏的恶行,而党人碑(记录被迫害忠臣的石碑)却长满青苔。诗人悲叹自己被困在这冤狱之地,白天都能听到猫头鹰的哀鸣,冤魂不敢现身,只有阴风呜咽。

最后诗人借酒祭奠司法之神皋陶,但神明也沉默不语。他用"城上乌鸦不分贤愚地啄人"的比喻,控诉了那个不分是非黑白的时代。每年寒食节,新鬼的冤魂都在城中呜咽,暗示冤狱不断重演的历史悲剧。

这首诗的魅力在于: 1. 用具体的历史人物和事件,让读者感受到专制统治的残酷 2. 通过强烈的画面感(如白骨、阴风、乌鸦等意象)营造恐怖氛围 3. 既有对黑暗现实的愤怒控诉,又包含对历史循环的深沉思考 4. 语言直白有力,即使不了解具体历史背景,也能感受到诗中传达的悲愤之情

宋琬

宋琬(1614~1674)清初著名诗人,清八大诗家之一。字玉叔,号荔裳,汉族,莱阳(今属山东)人。顺治四年进士,授户部主事,累迁永平兵仆道、宁绍台道。族子因宿憾,诬其与闻逆谋,下狱三年。久之得白,流寓吴、越间,寻起四川按察使。琬诗入杜、韩之室,与施闰章齐名,有南施北宋之目,又与严沆、施闰章、丁澎等合称为燕台七子,著有《安雅堂集》及《二乡亭词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