宿崇德祠下望青城诸山
昔年来就学,颇熟青城面。
虽无寻山分,犹喜旦暮见。
违去八寒暑,梦想无时休。
谁意俗士驾,复作山不游。
晚云蔽高峰,怅望久拄颊。
山灵岂猜我,未许相投接。
晨兴云散尽,秀色矗亭亭。
还如故人眼,不改旧时青。
愧非自由身,又复尘中去。
他日访麻姑。问讯山头路。
虽无寻山分,犹喜旦暮见。
违去八寒暑,梦想无时休。
谁意俗士驾,复作山不游。
晚云蔽高峰,怅望久拄颊。
山灵岂猜我,未许相投接。
晨兴云散尽,秀色矗亭亭。
还如故人眼,不改旧时青。
愧非自由身,又复尘中去。
他日访麻姑。问讯山头路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对青城山的深厚感情和无法常伴山林的遗憾,语言朴实却充满感染力。
开头作者回忆年轻时在青城山求学的日子,说那时天天都能看见青城山,虽然自己不算真正的登山爱好者,但朝夕相对已很满足。这里用"熟"字特别生动,就像在说一个老朋友的脸。
离别八年里,作者梦里都在想念这座山。没想到现在重回故地,自己却成了匆匆过客,只能短暂停留。这里"俗士驾"是自嘲的说法,说自己被世俗生活困住了。
中间写了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:前一天傍晚云雾遮山,作者伸长脖子也看不清,就像被山神故意拒之门外;第二天清晨云开雾散,青山如故友般静静矗立,那抹青翠和记忆中一模一样。这种拟人写法让山有了灵性,仿佛真在和人互动。
最后作者带着遗憾离开,像对朋友许诺般说:等我真正自由了,一定要再来好好走遍山路。这里的"麻姑"是道教仙女,暗示青城山的道教背景,也增添了寻仙访道的浪漫色彩。
全诗妙在把山写活了,从"熟面"到"故人眼",再到"问路"的约定,把对自然的热爱写得像思念老友般真挚。现代人读来也会共鸣——我们何尝不是总想着"等有空了"再去亲近大自然,却常常被生活绊住脚步。
王灼
王灼,字晦叔,号颐堂,四川遂宁人。生卒年不详,据考证可能生于北宋神宗元丰四年(1081年),卒于南宋高宗绍兴三十年(1160年)前后,享年约八十岁。据有关史料记载,其著作现存《颐堂先生文集》和《碧鸡漫志》各五卷,《颐堂词》和《糖霜谱》各一卷,另有佚文十二篇。其成就巨大,被后人誉为宋代著名的科学家、文学家、音乐家。王灼的著述涉及诸多领域,在我国文学、音乐、戏曲和科技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