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溪西岸的乡村生活画卷,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美。
开篇用"千寻好景"夸张地表现群峰耸立的壮阔,而"一抹寒烟"又为画面蒙上朦胧的轻纱,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让景色既有气势又不失柔美。接着镜头转向日常生活:太阳升高后晒渔网的场景,雨声中停止运作的汲水工具(桔槔),这些细节生动记录了农家的作息规律。
诗人特别关注底层民众的生活状态。"种麻卖布"的贫妇和"伐蔗炊糖"的劳动者,通过列举这些具体劳作,不动声色地展现了农村的艰辛。最后笔锋一转,以"狂客"自称的诗人,在寂静中独赏新月如钩。这个看似闲适的结尾,实则暗含着对前面所见贫苦景象的沉思。
全诗最妙处在于用朴素的语言构建出多层意境:既有山水之美,又有民生之艰,最后回归个人感悟。就像用手机随手拍的乡村视频,既有风景的空镜头,又有劳作的跟拍,最后定格在夜空的月亮,让观众自己品味其中的深意。
陈藻
宋福州福清人,字元洁,号乐轩。师事林亦之,为林光朝再传弟子。不仕,授徒不足自给,课妻子耕织以为生。卒年七十五。私谥文远。有《乐轩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