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羁夜集诗

积念隔炎凉,骧言始今夕。已对浊尊酒,复此故乡客。

霜月始流砌,寒蛸早吟隙。幸藉京华游,边城燕良席。

樵采咸共同,荆莎聊可藉。恐君城阙人,安能久松柏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一场老友重逢的夜聚场景,充满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质朴情谊的珍视。

开头四句像打开记忆的闸门:诗人说积攒的思念已经跨越了冷暖季节,直到今夜才能畅所欲言。大家对着浑浊的酒碗,发现座上竟有故乡来的旧友——这种他乡遇故知的惊喜跃然纸上。

中间六句用细腻的笔触勾勒环境:月光像霜一样漫过台阶,秋虫在墙缝里早早开始鸣叫。虽然是在繁华京城相聚,却布置得像边城宴席般简朴。大家像樵夫采药人那样共享简单生活,连地上的野草荆条都可以当坐垫。这些描写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。

最后两句笔锋一转,带着幽默的担忧:怕你(指友人)习惯了城市繁华,可能受不了这种山野松柏间的清贫生活太久。这既是对友人习惯的调侃,也暗含对纯真友谊能否长久的淡淡忧虑。

全诗妙在将"豪华都市"与"山野情趣"形成有趣对比,用秋虫、月光、野草这些自然元素,反衬出人际交往中最珍贵的质朴真情。就像现代人偶尔逃离城市聚餐,在农家乐找回简单快乐时,也会担心朋友是否真的适应这种返璞归真。

谢朓

谢朓(464~499年),字玄晖。汉族,陈郡阳夏(今河南太康县)人。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,出身世家大族。谢朓与谢灵运同族,世称“小谢”。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、文学,为“竟陵八友”之一。后官宣城太守,终尚书吏部郎,又称谢宣城、谢吏部。东昏侯永元初,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,下狱死。曾与沈约等共创“永明体”。今存诗二百余首,多描写自然景物,间亦直抒怀抱,诗风清新秀丽,圆美流转,善于发端,时有佳句;又平仄协调,对偶工整,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