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用前韵谢桃巷(明抄本作庵) 其三

山深林密乐吾真,从古吟人例是贫。
参句似禅诗有眼,还丹无诀酒全身。
我闻竹后痴犹甚,公见桃来思许新。
有雁莫嫌时问讯,旧游诸老更何人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山林、安贫乐道的文人形象,充满生活哲理和幽默感。

前两句写诗人住在深山密林里,虽然贫穷但很快乐。他说自古以来爱写诗的人大多穷困,自己也不例外,用自嘲的语气表达了甘于清贫的态度。

中间四句用生动的比喻展现诗人的创作状态:写诗像参禅一样需要顿悟,好诗句要有"诗眼"(点睛之笔);没有长生不老的仙丹,不如痛快喝酒。提到自己像爱竹成痴的人,见到桃花就诗兴大发,用生活化的比喻说明创作灵感来源。

最后两句写得特别有人情味:诗人说虽然自己隐居,但希望老朋友常写信来,问问当年一起游玩的老友们还剩下谁。在洒脱中透露出对友情的珍视,让人感受到温暖。

全诗妙在把清贫的隐居生活写得趣味盎然,既有"写诗如参禅"的雅致,又有"痛快喝酒"的率真,最后落在对老友的牵挂上,展现了古代文人既超脱又重情的真实面貌。语言通俗却意味深长,就像听一位幽默的长者讲述他的山林生活。

林希逸

福州福清人,字肃翁,号竹溪、庸斋。理宗端平二年进士。善画能书,工诗。淳祐中,为秘书省正字。景定中,迁司农少卿。官终中书舍人。有《易讲》、《考工记解》、《竹溪稿》、《鬳斋续集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