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城路
沈郎早作归魂赋。
荒村不闻人语。
怯柳弥天,愁荷委地,曾是梵宫深处。
寒蛩莫诉。
正洞府高秋,自鸣仙杼。
似到青穹,夷犹镇日甚情绪。
灵风尽吹梦雨。
又疏钟断续,添几残杵。
雨去何方,风来甚色,楼阁门开无数。
云根独与。
便玉树琅玕,谩伤无女。
露泣冰盘,水澄圆月苦(用万松颂古从容录偈。)。
荒村不闻人语。
怯柳弥天,愁荷委地,曾是梵宫深处。
寒蛩莫诉。
正洞府高秋,自鸣仙杼。
似到青穹,夷犹镇日甚情绪。
灵风尽吹梦雨。
又疏钟断续,添几残杵。
雨去何方,风来甚色,楼阁门开无数。
云根独与。
便玉树琅玕,谩伤无女。
露泣冰盘,水澄圆月苦(用万松颂古从容录偈。)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词描绘了一个荒凉寂静的秋日景象,充满了哀愁与孤独感。作者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,表达了对逝去之人的思念和内心的苦闷。
上片开头用"沈郎早作归魂赋"暗示有人已逝,营造出悲凉氛围。随后描写荒村无人、柳树怯弱、荷花凋零的萧条画面,连蟋蟀的鸣叫都显得多余。在深秋时节,织布机的声音孤独回荡,仿佛直达青天,却无人理会。
下片转入更虚幻的意境。"灵风"、"梦雨"这些缥缈的意象,配合时断时续的钟声和捣衣声,增添寂寥感。作者追问风雨的去向,看到无数敞开的楼阁门,却找不到想见的人。最后以玉树、露珠、明月等意象,含蓄地表达"求而不得"的怅惘。
全词最大的特点是虚实结合:既有具体的荒村秋景,又有虚幻的风雨楼阁;既写眼前所见,又抒心中所感。通过这种手法,将失去亲人的悲痛、独处秋日的孤寂,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悟,都融入景物描写之中,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挥之不去的忧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