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(文光上人)西行游历的场景,通过自然景物和历史遗迹的对比,表达了时光流逝、世事变迁的感慨。
前两句用"高木坠残叶"的秋景和"关河入远心"的辽阔视野,营造出苍凉寂寥的氛围,暗示僧人即将踏上远行之路。三四句写僧人游历嵩山、华山时的心境变化——在嵩山时忘却了楚地的牵挂,靠近华山时听懂了秦地的方言,展现了他逐渐融入远方的过程。
五六句通过"古塔"和"荒碑"两个意象,突出了历史的厚重感。古塔上悬挂的图画还能辨认,而荒废的碑文却要拨开烧荒的痕迹才能寻找,暗示有些历史记忆正在消逝。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:想到历代兴衰往事,独自在灞陵(汉代陵墓,象征历史遗迹)吟诗抒怀。
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:用僧人西游的足迹串联起自然与人文景观,在空间移动中融入时间思考。残叶、古塔这些具体物象都承载着深沉的历史感,让读者在想象旅途风景的同时,也能感受到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怅惘。语言看似平淡,但每个意象都经过精心选择,共同构成了一个富有哲思的意境。
释行肇
释行肇,天台(今属浙江)人。九僧之一(《清波杂志》卷一一)。今录诗十六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