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高山后的所见所感,充满了壮阔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。
开头两句写登高远望的开阔感:站在高处视野宽广,山间的寺庙和翠竹显得格外富丽。这里用"蜜陀僧舍"和"琅玕"(美玉般的竹子)来形容景色的精致美好。
中间四句具体描写山上的景物:高耸的佛塔直插云霄,石阶旁围着铁栏杆。"虎脑"和"仙枕"可能是形容奇特的山石形状,而"鸡头"(一种植物)与兰花相比也不逊色。这些描写既展现了山势的雄伟,又突出了自然之美的多样性。
最后两句升华主题:登高赏景不只是在秋日(黄花日)才有意义,清澈的江水(川练)永远映照着寒月,暗示美景常在,随时都值得欣赏。这里透露出一种超脱时间限制的豁达心境。
全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,表达了登高望远的畅快和面对自然时的敬畏之情。作者用具体的景物(塔、阶、植物等)构建出立体的山水画卷,最后以"常随夜月寒"的意境收尾,给人留下悠长的回味。诗中既有"淩穹漠"的壮阔,也有"国香兰"的雅致,刚柔并济,展现了山水诗的典型魅力。
黄麟
生卒年不详。玄宗开元中历仕监察御史、侍御史兼殿中,天宝三载(744)前任金部员外郎。天宝中迁洪州刺史。事迹散见《国秀集》目录、《御史台精舍碑》、《太平广记》卷三八一引《广异记》。芮挺章选其诗1首入《国秀集》。《全唐诗》存诗1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