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玉成砦
玉成三面坚如铁,穿井无泉援兵绝。
去年此际万人登,已是如今髑髅骨。
刃飞丁壮屠婴孩,妇女分配囊赀财。
浪传古昔险堪恃,旷劫竟堕昆明灰。
我来似涉羊肠坂,道遇遗黎拭愁眼。
故人何处觅游魂⑴,云树鸦啼寒日晚。
去年此际万人登,已是如今髑髅骨。
刃飞丁壮屠婴孩,妇女分配囊赀财。
浪传古昔险堪恃,旷劫竟堕昆明灰。
我来似涉羊肠坂,道遇遗黎拭愁眼。
故人何处觅游魂⑴,云树鸦啼寒日晚。
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被战火摧毁的边塞堡垒"玉成砦"的惨状,通过今昔对比展现了战争的残酷。
开头四句用对比手法:曾经固若金汤的堡垒(三面坚如铁),如今因缺水断援而陷落。去年此时还有万人驻守,现在只剩遍地白骨。这里用"髑髅骨"的视觉冲击,直接呈现战争后果。
中间四句揭露敌军暴行:壮丁被屠杀,婴儿遭毒手,妇女被分配,财物遭洗劫。诗人痛心地指出:传说中天险可依(险堪恃),最终却像昆明池的劫灰般毁灭,说明单纯依靠地理优势是没用的。
最后四句写诗人见闻:他走在崎岖山路上(羊肠坂),遇见劫后余生的百姓(遗黎)在抹泪。想寻找故友却只找到游魂,在乌鸦啼叫的寒冷傍晚,更添凄凉。这里用"云树鸦啼"的景物烘托悲凉氛围。
全诗通过具体意象(白骨、屠刀、啼鸦)和今昔对比,控诉战争之恶。没有直接说教,但每个画面都在质问:所谓的天险、战争,到底给百姓带来了什么?最后留给读者的,是寒冷暮色中百姓的泪眼和乌鸦的哀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