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出自《无题十首 其五》,通过直白的语言和情感表达,描绘了一段难以预料的离别与思念。
首句“谁知别易会应难”,意思是谁知道分别容易,团聚却如此艰难。这句话点出了诗人的无奈和伤感,表达了分离的不易和重逢的难求。
次句“目断青鸾信渺漫”,描述了诗人深情地凝望,希望能通过青鸾(古代传说中的神鸟,象征信使)传递消息,但期望渺茫,信使难寻。这里青鸾不仅仅是信使,也象征着希望和期盼,但希望往往难以实现。
第三句“情似蓝桥桥下水”,诗人将情感比作蓝桥下的流水,表达了情感的绵绵不断。蓝桥下流水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个美好意象,暗示着永恒不变的美好爱情和情感。
最后一句“年来流恨几时乾”,意思是随着时间的流逝,内心的痛苦与日俱增,不知何时才能止住。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对时间的无奈,也说明了情感的持久和痛苦的持久。
整首诗用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情感描写,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思念的深刻体会,以及对美好情感的执着追求。诗中流露出的情感颇为真实动人,让人能够感同身受。
唐彦谦
唐彦谦(?~893)字茂业,号鹿门先生,并州晋阳(今山西省太原市)人。咸通末年上京考试,结果十余年不中,一说咸通二年(861)中进士。乾符末年,兵乱,避地汉南。中和中期,王重荣镇守河中,聘为从事,累迁节度副使,晋、绛二州刺史。光启三年(887),王重荣因兵变遇害,他被责贬汉中掾曹。杨守亮镇守兴元(今陕西省汉中市)时,担任判官。官至兴元(今陕西省汉中市)节度副使、阆州(今四川省阆中市)、壁州(今四川省通江县)刺史。晚年隐居鹿门山,专事著述。 昭宗景福二年(893)卒于汉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