忆西湖 其二

曾为寻春试马蹄,苏公堤接白公堤。
香山已去东坡老,芳树流莺故故啼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西湖春色的怀念,通过简单的语言传递出深厚的情感。

前两句"曾为寻春试马蹄,苏公堤接白公堤"说的是:当年为了寻找春天,我骑着马儿来到西湖,看到苏堤连着白堤。这里用"试马蹄"这个动作,生动地表现出踏春的悠闲惬意,两条著名堤岸的相连也暗示着西湖美景的连绵不断。

后两句"香山已去东坡老,芳树流莺故故啼"则转向感慨:白居易(香山居士)早已离世,苏轼(东坡)也已老去,但春天的树木依然芬芳,黄莺依旧在枝头啼叫。这里用两位与西湖有深厚渊源的诗人作对比,突出"物是人非"的伤感,但最后又以不变的春景作结,暗示自然永恒、生命轮回的哲理。

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:用最朴实的春游记忆,带出对时光流逝的淡淡忧伤。堤岸、树木、莺啼这些寻常景物,因为注入了对古人的追忆而显得格外动人。诗人没有直接说有多怀念,但通过"故故啼"这个拟声词,让读者仿佛听到黄莺不停的啼叫声,感受到那份挥之不去的思念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