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能之少卿挽章二首

二父官曹接,诸郎砚席通。
流年何鼎鼎,见日每匆匆。
马走谁怜我,麟书近得公。
又成交臂失,楚些铎声中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是作者悼念好友陈能之的作品,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人生无常、知己难遇的感慨。

前四句回忆两人父辈同朝为官、两家子弟一起读书的亲密关系。"流年何鼎鼎"用煮食物的沸腾比喻时光飞逝,"见日每匆匆"则直接说每次见面都太短暂,像在抱怨时间走得太快。

中间两句用对比手法写人生境遇:自己像疲于奔命的马无人关心,而陈能之却像被史书记载的麒麟般显达。这里既有对友人成就的肯定,也暗含对自己境遇的淡淡自嘲。

最后两句最动人:刚重逢又要永别,只能在招魂的铃铛声中悼念。"交臂失"这个动作描写特别传神,就像两个人刚擦肩而过就永远走散,把生死相隔的遗憾写得非常鲜活。楚地招魂的习俗和铃声的意象,更增添了哀伤的氛围。

全诗没有华丽辞藻,就像老朋友聊天般娓娓道来,但字里行间都是对光阴易逝的无奈和对知音离去的痛惜,感情真挚动人。

吕祖谦

吕祖谦(1137年4月9日—1181年9月9日),字伯恭,世称“东莱先生”,为与伯祖吕本中相区别,亦有“小东莱先生”之称。婺州(今浙江金华)人,原籍寿州(治今安徽凤台)。南宋著名理学家、文学家,出身“东莱吕氏”,为吕夷简六世孙、吕大器之子。淳熙八年(1181年)卒,年四十五。宋宁宗时,追谥“成”。嘉熙二年(1238年),改谥“忠亮”。吕祖谦博学多识,主张明理躬行,学以致用,反对空谈心性,开浙东学派之先声。他所创立的“婺学”(又称“金华学派”),也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,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与朱熹、张栻齐名,并称“东南三贤”。著有《东莱集》、《历代制度详说》、《东莱博议》等,并与朱熹合著《近思录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