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甫入渝予不能谒承枉书问且督南征并订郢都之会而寄以诗
良时罕再至,嘉会复何如。
孟冬厉霜气,蓬蒿没敝庐。
兴言念友生,抗旌向巴渝。
便欲往从之,山川郁盘纡。
感兹绸缪意,远及铜梁书。
加餐字未毕,殷勤劝脂车。
渔樵计已定,樊笼日愁予。
闻君下夔子,目极生踌躇。
孤怀入大江,万古只东趋。
郢歌有白雪,期我献岁初。
醉罢阳春台,然后策骊驹。
孟冬厉霜气,蓬蒿没敝庐。
兴言念友生,抗旌向巴渝。
便欲往从之,山川郁盘纡。
感兹绸缪意,远及铜梁书。
加餐字未毕,殷勤劝脂车。
渔樵计已定,樊笼日愁予。
闻君下夔子,目极生踌躇。
孤怀入大江,万古只东趋。
郢歌有白雪,期我献岁初。
醉罢阳春台,然后策骊驹。
现代解析
这首诗讲的是朋友之间真挚的情谊和人生选择的感慨,用现代话可以这样理解:
1. 开篇的遗憾与思念 诗人说好时光难再有,朋友聚会更难得。初冬霜重,自家草屋都被野草埋了——用破房子暗示自己处境不好。这时想起朋友("三甫")正举着旗子去重庆(巴渝),心里特别想跟着去,但山路曲折太难走,只能干着急。
2. 书信里的温暖 突然收到朋友从铜梁寄来的信,信里叮嘱"多吃点饭"还没写完,又催他赶紧收拾车马出发。这种唠叨式的关心特别真实,就像现在朋友微信里催你"别熬夜了快动身"。
3. 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诗人纠结:早决定要隐居打渔砍柴(指平淡生活),可现实像笼子困得他发愁。听说朋友已经到了夔州(重庆一带),只能远远望着长江发呆——这里"大江东去"的描写,暗含时间流逝、人生无奈的感叹。
4. 约定的希望 最后朋友约他明年开春在湖北(郢都)相聚,说要一起在阳春台喝醉,然后骑着骏马开启新旅程。这像是灰暗现实里的一束光,用"阳春白雪"(高雅乐曲)比喻未来重逢的美好。
全诗亮点 - 生活化比喻:用"野草埋房子""朋友催吃饭"这样接地气的画面写困境和友情 - 内心戏丰富:从遗憾→感动→纠结→期待,像现代人发朋友圈倾诉心情 - 结尾留希望:虽然现在去不了,但约好明年春天喝酒骑马,给人温暖的力量
本质上,这是首关于"成年人的无奈与友谊救赎"的诗,像现在朋友一个电话说"别丧了,明年我带你去旅行",瞬间被治愈的感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