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仲光先生至或见之日者肆过访不值
我思李邺侯,衡峰寄高躅。
复羡贺季真,归老鉴湖曲。
仙骨被霞裳,迈年粲紫玉。
二公处中朝,不为名利束。
卓荦徐先生,天衢骋骥足。
茂龄脱尘网,傀儡视世局。
宁谓宦情淡,良由忠怀笃。
姑山何神秀,高隐终南续。
夜起星参横,少微正炯烛。
我欲从之游,邈然绝攀躅。
复羡贺季真,归老鉴湖曲。
仙骨被霞裳,迈年粲紫玉。
二公处中朝,不为名利束。
卓荦徐先生,天衢骋骥足。
茂龄脱尘网,傀儡视世局。
宁谓宦情淡,良由忠怀笃。
姑山何神秀,高隐终南续。
夜起星参横,少微正炯烛。
我欲从之游,邈然绝攀躅。
现代解析
这首诗表达了对两位古代隐士(李邺侯和贺季真)的仰慕,以及对当代隐士徐仲光先生的赞美。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:
1. 追慕古人(前八句): 诗人开篇就说自己向往李邺侯(唐代隐士李泌)在衡山的高洁生活,又羡慕贺季真(唐代诗人贺知章)晚年隐居鉴湖的逍遥。这两位古人虽然身在朝廷,却不被名利束缚,穿着仙气飘飘的衣服,活得自由自在。这里用"仙骨""紫玉"等意象,突出他们的超凡脱俗。
2. 赞美今人(中间八句): 笔锋转到徐仲光先生,说他像骏马一样才华横溢,年纪轻轻就看透世俗,像看木偶戏一样看待官场。不是他没有做官的热情,而是因为太忠诚于自己的内心。诗人用"姑山"(隐士居所)和"终南"(隐士圣地)比喻他的隐居生活,说他就像夜空中明亮的少微星(象征隐士的星座)一样高洁。
3. 表达向往(最后两句): 诗人直抒胸臆,表示想跟随徐先生一起隐居,但觉得对方境界太高,自己难以企及。最后"邈然绝攀躅"既表达仰慕,也暗含些许遗憾。
全诗通过古今对比,用星辰、山水等自然意象,赞美了超脱名利的精神境界。最打动人的是诗人对"活出真我"的向往——无论是古人还是徐先生,他们共同的特质就是忠于内心,这种生活态度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