扬州慢(辛巳四月初十(2001-5-2))
豪语师唐,婉言宗宋,十之八九如烟。
看烟中烛影,做梦里残篇。
更如我、重添恨句,百年之后,知向何边?
且思量、抛笔休辞,携醉闲眠。
与君说处,记樽前、曾约痴癫。
论古市荆高,行歌击筑,酣倚青天。
便有烈风吹破,仍长啸、燕垒台前。
却而今归去,柔心侠骨谁怜?
看烟中烛影,做梦里残篇。
更如我、重添恨句,百年之后,知向何边?
且思量、抛笔休辞,携醉闲眠。
与君说处,记樽前、曾约痴癫。
论古市荆高,行歌击筑,酣倚青天。
便有烈风吹破,仍长啸、燕垒台前。
却而今归去,柔心侠骨谁怜?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《扬州慢》以现代人的视角,融合了古典诗词的韵味,表达了一种豪情与柔情交织的复杂心境。
上阕开篇"豪语师唐,婉言宗宋"点出作者对唐宋诗词风格的追慕,但随即用"十之八九如烟"道出这种追慕终成泡影的无奈。接着用"烟中烛影"的朦胧意象,引出自己只能在梦中创作"残篇"的遗憾。"重添恨句"三句更是直白地表达了写作的苦闷——百年之后,这些文字又将飘向何方?最后以"抛笔休辞,携醉闲眠"作结,看似洒脱,实则透露出对创作无力的倦怠。
下阕转入对往事的回忆。"与君说处"引出酒桌上的约定,用荆轲、高渐离"击筑高歌"的典故,展现曾经豪迈不羁的侠客情怀。"烈风吹破"仍要"长啸"的描写,强化了这种不屈的骨气。但结尾陡然转折,"却而今归去"道出豪情消退的现实,最后以"柔心侠骨谁怜"的反问收束,既有对自身矛盾性格的坦露,也暗含对知音难觅的惆怅。
全词最动人处在于将"侠骨"与"柔心"这对矛盾体统一在一个人身上:既向往古人的豪迈,又困于现实的无力;既想保持铮铮铁骨,又难掩内心柔软。这种现代人特有的精神困境,通过"烛影""烈风""燕垒"等古典意象呈现,形成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