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云窝

君家昔在吴山住,俗客长年少来去。
我因登眺远相寻,直到白云最深处。
怜君所寓多清幽,云为台榭雪为楼。
但解此身居混沌,不知人世换春秋。
采药云随身,读易云依座。
閒到白云吟,醉拥白云卧。
石鼎茶香午梦回,白云犹自未曾开。
柳絮一天风不卷,梨花万树月初来。
莫论柳絮风,难比梨花月,容易飘零容易缺。
何如白白山中云,晨夕相看自怡悦。
自怡悦,人谁知,白云本与无心期。
飘然辞云下山去,佩琴携鹤游京师。
寄迹京师逾十载,白云缥缈长不改。
济人未了竟忘归,故山猿鹤应相待。
我去君来二十春,今朝那复又逢君。
何时共买东风棹,相与还山访白云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《白云窝》描绘了一个超脱尘世的隐士生活,充满了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。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它的魅力:

1. 白云窝:一个理想中的世外桃源
诗人用"白云"作为核心意象,把朋友的家比作仙境——房子是用云做的台榭、雪堆的楼阁。这种夸张的描写不是在说真实的房子,而是在表达:这里远离世俗烦恼,连时间都静止了("不知人世换春秋")。就像现代人梦想中的森林小木屋,代表了对简单生活的渴望。

2. 隐士的日常:诗意的慢生活
诗中隐士的生活令人羡慕:采药时云朵跟着走,读书时云朵陪在身边,喝醉了就抱着云睡觉。这种描写把普通的日常变成了童话般的画面,其实是在说:只要心态超脱,平凡生活也能充满诗意。就像今天有人喜欢在阳台上喝茶看云,追求的也是这种闲适心境。

3. 白云的哲学:比柳絮梨花更持久的美好
诗人比较了三种白色事物:容易飘散的柳絮、容易凋谢的梨花,和永远自在的白云。这是在说:外在的美会消失(像网红打卡地的花海),但内心的自由(像白云)才是永恒的快乐。这种比喻让抽象的人生道理变得生动易懂。

4. 二十年的牵挂:变与不变的思考
后半段写到分别二十年后再相遇,朋友虽然去了京城,但内心依然像白云一样纯洁。这就像我们现代人:即使在大城市打拼多年,心里还是怀念家乡的简单美好。最后"相约买船回乡看云"的结尾,就像老朋友约着退休后回老家养老,充满了温情。

全诗的魅力在于:它用看得见的云,写出了看不见的人生追求——不要被世俗改变初心,要像白云一样活得自在。即使今天读来,依然能让忙碌的现代人产生共鸣,想起自己内心那片渴望自由的"白云窝"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