挽张百熙联

方倚公作新教育,转输文明,惊闻衡岳魂归,薄海士民齐洒泪;
问伊谁拯救时艰,提携后进,愿铸金人膜拜,临淮勋业共流芳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挽联是哀悼晚清教育家张百熙的,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理解:

上联说的是:大家正仰仗张百熙推动教育改革、传播现代文明("作新教育,转输文明"),突然听到他在湖南去世的消息("衡岳魂归"指湖南籍贯的人去世),全国师生百姓都悲痛流泪。这里用"倚公"(依靠您)和"惊闻"形成强烈反差,突出意外之痛。

下联转为追问:现在谁能接替他挽救时局、培养人才?("伊谁"就是"那个人是谁")我们愿意像铸造金像纪念古人那样敬仰他,让他像唐代名将李光弼("临淮"指其爵位)那样流芳百世。这里用"铸金人"的典故表达极高崇敬,用历史名将作比强调功业不朽。

全联通过三个层次打动人心:
1. 先肯定逝者重要贡献(教育改革)
2. 再渲染突然失去的震惊与悲痛
3. 最后升华到历史高度的纪念
用"教育-时局-历史"的递进,把个人哀思升华为时代追忆,既有真情实感,又有宏大格局。对仗中"洒泪"对"流芳",把悲伤与敬仰完美结合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