舟过城陵矶悼内兄旧巴陵尹

巴陵原上秋草没,岳阳城头挂残月。叹逝中宵怀不开,江流呜咽江猿哀。

昔行县中花,今馀道傍柳。可怜劲节胡尔为,徒取虚名在人口。

朝云为雨暮归山,秋燕辞巢春复还。青山玉骨何处起,鬼火妖孤满蒿里。

思君懒入巴陵游,巴陵道古生百忧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写的是作者乘船经过城陵矶时,想起已故的内兄(妻子的哥哥)曾在此地做官,触景生情而作的悼念诗。全诗通过今昔对比和景物烘托,表达了深切的哀思。

开篇用"秋草枯黄""残月悬挂"的萧瑟景象定下悲伤基调。半夜睡不着觉,听着江水呜咽和猿猴哀鸣,更添愁绪。这里用声音描写把无形的哀伤具象化,让读者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痛苦。

中间部分用对比手法:内兄当年在巴陵做官时("行县中花"象征政绩美好),如今只剩路边柳树徒然摇摆。这里暗指人已逝去,生前的好名声("劲节"指正直品格)也成了空谈。接着用"朝云暮雨""秋燕春归"的自然循环,反衬人死不能复生的残酷现实。

最后写坟地景象,"鬼火妖狐"的阴森描写烘托出死亡的无情。作者说现在都不敢去巴陵游玩了,因为那里的一草一木都会勾起回忆,让人愁绪万千。这种"怕触景生情"的心理描写特别真实动人。

全诗妙在把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的画面和声音:残月、江声、荒坟、鬼火共同构成一个哀伤的意境,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作者对亲人"物是人非"的痛惜。最打动人心的,是诗中那种无法排解、连旧地都不敢重游的深沉哀痛,这种情感跨越时空,至今仍能引起共鸣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