洗涤炎埃宿雨晴,井梧一叶报秋声。
气从缇室葭莩起,风向白蘋洲渚生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夏秋交替时的清新景象,充满生活气息和自然哲理。

前两句写雨后初晴的爽快:一场夜雨洗去了夏日的燥热,井边梧桐飘落第一片黄叶,像在悄悄报告秋天来了。这里用"洗涤"形容雨的清爽,用"报秋声"把落叶拟人化,读来仿佛能感受到雨后空气的凉意。

后两句转向节气变化:诗人感受到阳气从律管中的葭灰(古代测节气的器具)开始萌动,秋风正从长满白蘋的河岸边吹来。通过"葭莩起""白蘋生"这些具体物象,把看不见的节气变化写得生动可感。

全诗妙在将科学观察(节气变化)与诗意感受(落叶报秋)自然融合,就像用镜头先拍雨后的特写,再拉远展现整个季节的变迁。字里行间透着对自然规律的敏锐觉察,以及发现初秋迹象的淡淡欣喜,让人读来既觉清新又感亲切。

程颢

程颢(1032-1085), 北宋哲学家、教育家、北宋理学的奠基者。字伯淳,学者称明道先生。洛阳(今属河南)人。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。反对王安石新政。提出“天者理也”和“只心便是天,尽之便知性”的命题,认为“仁者浑然与物同体,义礼知信皆仁也”,识得此理,便须“以诚敬存之”(同上)。倡导“传心”说。承认“天地万物之理,无独必有对”。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,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,世称程朱学派。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,收入《二程全书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