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文京庠呈黄立轩朱南湖十首 其一

十日工夫不到诗,绳床兀兀夕阳低。
黄昏几点敲窗雨,又是西风趱木犀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埋头苦读、灵感枯竭的日常场景,充满生活气息又暗藏哲理。

前两句"十天都没写出诗,在硬板床上呆坐到太阳西斜"——用直白的语言刻画了一个为写诗绞尽脑汁的读书人形象。"绳床"(硬板床)和"兀兀"(呆坐)这两个细节特别生动,让我们仿佛看见他愁眉苦脸对着空纸发呆的样子。

后两句笔锋一转,写黄昏时"雨点敲窗"的声音突然惊醒了沉思的诗人,而西风催着桂花飘落的景象,暗示着季节更替、时光流逝。这里"趱"字用得巧妙,把西风拟人化,像在催促桂花快点落下。

全诗妙在: 1. 用日常小事(写不出诗)反映文人创作的普遍困境 2. 通过"夕阳-雨点-西风"的景物变化,展现时间流逝的无声震撼 3. 最后落在桂花飘落上,既点明秋天时令,又暗喻灵感就像桂花一样稍纵即逝

最打动人的是那种"憋不出文章"的真实感,和突然被雨声惊醒时,发现时光已悄然流逝的怅然。每个为作业或工作发过愁的现代人,应该都能会心一笑。

萧立之

萧立之(一二○三~?)(生年据本集卷下《壬午元日试笔……》“年似渭滨人样子”、“记前壬午甫能冠”推定),原名立等,字斯立,号冰崖,宁都(今属江西)人。理宗淳祐十年(一二五○)进士。历知南城县,南昌推官,通判辰州。宋亡归隐。有《冰崖诗集》二十六卷,已佚。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《冰崖公诗拾遗》三卷。事见本集末附萧敏《识后》,明嘉靖《赣州府志》卷九有传。萧立之诗,以《四部丛刊》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。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