寄洞霄宫羽士

忆探西溪梅,曾饮余杭酒。
白鹿天半鸣,今复为谁有。
我归老母旁,此乐胜丹房。
东园桃已熟,齿落犹能尝。
岂必王母遗,聊可佐壶觞。
风吹白云来,时带溪花香。
庭前长瑶草,呼儿饭牛羊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回忆过去、享受当下的闲适生活,充满了对自然和亲情的眷恋。

开头四句是回忆:诗人想起曾经在西溪赏梅、在余杭饮酒的快乐时光,还提到白鹿(可能指传说中的仙鹿或象征祥瑞)在半空鸣叫,但这些美好如今已不属于自己。这里透露出对过去自由生活的怀念,也有一丝物是人非的感慨。

中间六句转向现实:诗人回到母亲身边养老,发现这种天伦之乐比修仙炼丹更让人满足。东园的桃子熟了,虽然牙齿掉了仍能品尝,不需要王母娘娘赐的仙桃,家常酒菜就足够惬意。这里用对比手法,说明平凡的家庭生活比神仙日子更真实可贵。

最后四句写眼前景致:风吹来带着溪边花香的云朵,院子里长着仙草般的青草,诗人让孩子去喂牛羊。这些画面充满生活气息,白云、花香、青草、牛羊组成一幅和谐的田园图景,表现出诗人对朴素生活的满足和恬淡心境。

全诗通过今昔对比,用梅花、酒、白鹿等意象勾起回忆,又用熟桃、饭菜、牛羊等日常事物展现当下,最终传递出一个道理:最美好的生活不在远方仙境,而在母亲身旁的烟火人间。语言清新自然,像在和老朋友聊天般亲切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