哀甬东

穹庐夜徙后,野哭动江东。
乱瓦栖云脚,荒炊坐马通。
霾深天未白,雾滃日难红。
庙火睢阳见,悲吟动晚风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乱后荒凉悲怆的图景,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深沉的哀伤。

开头"穹庐夜徙后"用游牧民族的帐篷暗示战争带来的动荡,百姓连夜逃难的场景。"野哭动江东"直接点明哭声遍野,整个地区都沉浸在悲痛中。这两句奠定了全诗悲怆的基调。

中间四句用四个具体意象展现战后的破败:"乱瓦栖云脚"写残垣断壁高耸入云;"荒炊坐马通"用战马粪便当柴火的细节,表现生存的艰难;"霾深天未白"和"雾滃日难红"通过昏暗的天色,象征苦难看不到尽头。这些画面既真实又富有象征意义。

最后两句用典(睢阳之战的典故)升华主题,将个人悲叹上升到家国情怀。庙宇的香火与悲吟的晚风形成对比,暗示在苦难中仍存希望,但更多的是无可奈何的哀伤。

全诗没有直接抒情,但每个画面都饱含情感,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战乱带来的深重苦难,体会到诗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。

李邺嗣

(1622—1680)明末清初浙江鄞县人,原名文胤,以字行,号杲堂。明诸生。入清,踪迹多在僧寺野庙。以地方文献零落,集《甬上感旧诗》,搜寻颇费心力。文章多记明清之际事。才名甚著,与徐振奇等号为南湖九子。有《杲堂诗钞》及《文钞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