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寿院霜钟双阁
吾闻海上多云气,万状千形各殊异。
人间亦有亦等奇,二钟之山盖其类。
高崖凌空上摩云,下有岩隙颇幽邃。
料应自古水泷濯,弹空蜂房悬师鼻。
玲珑断续瘦入骨,奇怪嶙峋复苍翠。
身如抵掌在灵谷,又若謦咳发深隧。
笙竽金石不一音,风浪翻腾随所寄。
我来天晴江面平,遂得优游访天秘。
低昂壈坎或欹侧,藤蔓盘旋青覆被。
遥知蓬莱隔沧海,毛羽不航人莫至。
归来困卧小蓬窗,梦想高天三十二。
人间亦有亦等奇,二钟之山盖其类。
高崖凌空上摩云,下有岩隙颇幽邃。
料应自古水泷濯,弹空蜂房悬师鼻。
玲珑断续瘦入骨,奇怪嶙峋复苍翠。
身如抵掌在灵谷,又若謦咳发深隧。
笙竽金石不一音,风浪翻腾随所寄。
我来天晴江面平,遂得优游访天秘。
低昂壈坎或欹侧,藤蔓盘旋青覆被。
遥知蓬莱隔沧海,毛羽不航人莫至。
归来困卧小蓬窗,梦想高天三十二。
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奇特的山峰——"二钟之山",通过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,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神奇魅力。
开头四句像导游开场白:都说海上的云千变万化,其实人间也有同样神奇的景观,就是这座像两口巨钟倒扣的山。接着用特写镜头描写山势:悬崖高耸入云,山脚下有幽深的岩缝,像是被远古洪水冲刷出来的蜂巢,又像悬空的佛像鼻子。
诗人用身体感受来写山的奇特:嶙峋的山石瘦削见骨却苍翠欲滴,拍掌能听到灵谷回声,咳嗽声像从隧道深处传来。风吹过时,各种声响像乐器合奏,又像浪涛翻腾。这天正好风平浪静,让诗人能仔细探索山中奥秘。
后段写山中细节:藤蔓像绿被子覆盖着高低不平的岩石。望着远山,诗人联想到蓬莱仙岛,可惜没有翅膀飞不过去。最后回到现实:游玩归来在小窗下打盹,梦里还在想着那高耸入云的山峰("三十二"可能暗指佛教的三十三天)。
全诗妙在把静态的山写得活灵活现:用蜂巢、佛像鼻子等日常事物作比,用拍掌、咳嗽写回声,用乐器声、浪涛声写风声,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。最后现实与梦境交织,更添神奇色彩。
韩松
韩松,梴弟。宁宗嘉定二年(一二○九)由知江州任放罢(《宋会要辑稿》职官七四之三二)。八年,为太府寺丞(同上书职官七三之四九)。今录诗八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