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是作者路过浦城时写给当地官员王长源的两首赠诗之一,表达了对友人仕途坎坷的安慰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。
前四句用旅途中的景物起兴:在化龙潭边洗去尘埃,在梦笔峰下小憩。看似写景,实则暗喻友人十年来勤恳处理文书工作(簿领),如今终于有机会到地方(浦城)管理农桑生产。这里的"梦笔峰"暗含文采,"小棠"则让人联想到官员休息的"棠荫",都是对友人才干的赞美。
后四句转为议论抒情:友人满腹治国才能(经纶)却未能施展,空有锦绣文采。但作者劝慰说,不要抱怨被派到偏远地区(穷荒)束缚了才能,因为这里有万千饥寒交迫的百姓需要救助。最后一句突然拔高境界,将个人际遇与民生疾苦联系起来,展现出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。
全诗最动人的是结尾的转折——从怀才不遇的感慨,突然转向对百姓苦难的关注。这种"位卑未敢忘忧国"的情怀,使普通的赠别诗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。诗人用"骥足"(千里马)比喻友人的才能,用"縻"(拴住)表达对其境遇的理解,但最终将个人得失升华到济世救民的高度,体现了宋代士大夫的精神境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