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兴 其五

四序骤回薄,阴魄互亏满。
羲和倾其轮,阳戈不得挽。
蹇运鹢退飞,危机车下坂。
去者日以多,道里阻且远。
绝径无通身,歧路不顾返。
感叹杨朱子,恸哭亦已晚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人生困境中的无奈与悲凉,用自然现象比喻命运的不可控,充满哲理性。

前四句用日月交替的自然规律开篇:四季轮回、月亮圆缺、太阳西沉,这些都无法人为改变。诗人用"羲和(太阳神)的车轮倾斜了"、"阳光的长矛也拉不回"这样生动的比喻,暗示时间流逝和命运的无情。

中间四句用"逆水行舟"和"下坡车"两个经典意象,表现人生困境:时运不济时就像逆流而退的鸟,危机来临就像失控的下坡车。走过的路越多,反而离目标越远,这种矛盾凸显了人生的荒诞感。

最后四句聚焦选择之难:绝路找不到出口,岔路口又难以回头。诗人联想到战国思想家杨朱(以"歧路哭泣"的典故闻名),认为即便像他那样为选择而痛哭,也已经太迟了。这里揭示了人生选择的残酷性——很多时候我们连痛哭的机会都没有。

全诗的魅力在于用日常可见的自然现象(日月、舟车、道路)道出了深刻的人生体验。诗人没有说教,而是让读者通过这些意象自己体会:时间不可逆、命运难掌控、选择充满遗憾。这种具象化的哲理思考,让抽象的人生困境变得可感可知,容易引发共鸣。

黄任

黄任(1683一1768)字于莘,又字莘田,因喜藏砚,自号十砚老人、十砚翁,清代著名诗人,藏砚家,永福(今福建永泰县)人。康熙四十一年举人,官广东四会知县,罢官归,船中所载惟砚石。归里后生活清苦。工诗,以轻清流丽为时人所称,七绝尤负盛名。著有《秋江集》《香草笺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