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是一首挽诗,表达了对叔父的怀念和敬仰之情。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分析:
1. “道义时推重”:这句话表达了叔父是一个重视道义的人,他在当时的社会中因其道义而受到人们的推崇。 2. “功名志泊如”:这句话揭示了叔父虽然有志于追求功名,但他的心志并不强烈,如同平稳流淌的水。 3. “肯荒元亮径”:这里用了元亮的典故,元亮就是陶渊明,他归隐田园,不追求功名。作者用陶渊明来比喻叔父,表明叔父也是一个愿意放下世俗繁华,安于田园生活的人。 4. “坚卧孔明庐”:诸葛亮庐,即草庐,是诸葛亮的居所。这里用诸葛亮比喻叔父的智谋和坚韧精神。即便在困境中,叔父也能如同诸葛亮一样坚韧不拔。 5. “乐事千钟酒”:这句话描绘了叔父喜欢饮酒,享受生活的快乐。千钟酒,寓意着叔父在生活中寻求的快乐和满足。 6. “生涯万卷书”:说明叔父喜欢读书,他的生活中充满了书籍的陪伴。万卷书,表达了叔父的学识渊博。 7. “骑箕天上去”:骑箕是骑乘星宿的意思,这里可能是暗指叔父已经离世,灵魂升天。表达作者对叔父的怀念和敬仰之情。 8. “斜月照塞墟”:斜月照着荒芜之地。这句可能是表达叔父离世后的凄凉场景,也或许是对叔父一生事迹的隐喻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描绘了叔父的一生:他重视道义,追求平淡的功名,喜欢田园生活,有智谋和坚韧的精神,享受生活的快乐和满足,同时表达了对叔父离世的怀念和敬仰之情。诗中的意象和典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,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和感人。
熊以宁
熊以宁,字伯诗,号东斋,建阳(今属福建)人。少从朱熹学。孝宗淳熙五年(一一七八)进士,授光泽主簿。事见清乾隆《福建通志》卷四七。今录诗七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