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是金朝诗人元好问在金国灭亡后写的沉痛之作,用通俗的比喻和意象道出了亡国之恨。
前两句用"塞外停止发奖金"比喻金国朝廷已无力维持体面,用"南方敌人像放牧一样逼近"形容蒙古军队的入侵势头。诗人痛心指出:朝廷把边防当儿戏(像小孩在灞上玩游戏),结果导致中原沦陷(神州陆沉就像大地塌陷)。
中间用两个典故表达亡国之痛:仙鹤飞回华表柱(象征王朝覆灭后连仙鹤都来哀悼),铜盘人被带走(比喻皇室宝物和人才被掳掠)。最后两句发出震撼的质问:天意要让国家兴亡,为什么偏偏要留下青城(金国都城)见证这惨痛的历史?
全诗用"儿戏""塌陷""仙鹤哀鸣"等生动画面,把亡国的抽象痛苦变得具体可感。特别是结尾的"留著青城阅古今",就像用镜头定格在废墟上,让一座城成为历史的见证者,比直接哭喊更令人揪心。这种把深刻历史教训转化为具象场景的写法,正是古诗打动人心的地方。
元好问
元好(hào)问(1190年8月10日—1257年10月12日),字裕之,号遗山,世称遗山先生。太原秀容(今山西忻州)人。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、历史学家。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、文坛盟主,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,被尊为“北方文雄”、“一代文宗”。他擅作诗、文、词、曲。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,其“丧乱诗”尤为有名;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,可与两宋名家媲美;其散曲虽传世不多,但当时影响很大,有倡导之功。有《元遗山先生全集》、《中州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