归耕亭二首

丹青模写费毫端,此景居然两寺间,
半岭松阴观鹤憩,一泓雪影照人颜。
及时行乐恐无地,何进归休始买山。
多谢好风吹妙语,西湖处士棹丹还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向往归隐田园、亲近自然的闲适生活。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:

1. 画面感十足的自然描写
前四句就像用画笔勾勒出一幅山水画:画家费尽笔墨描绘出两座寺庙间的景色——半山腰松树的阴影里鹤在休息,清澈如雪的水面映照着人的面容。"松阴观鹤"和"雪影照人"这两个意象特别生动,既有中国画的美感,又透露出超脱尘世的意境。

2. 矛盾的心理活动
五六句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纠结:一方面觉得城市里找不到快乐的地方("无地"),一方面又犹豫什么时候才能退休买山隐居。"及时行乐"和"何进归休"形成对比,反映古代文人既想享受生活又放不下仕途的矛盾心理。

3. 用典表达理想
最后两句化用林逋(西湖处士)的典故,这位宋代隐士以"梅妻鹤子"著称。作者说"好风吹来妙语",其实是借古人表达自己的隐居愿望,想象能像林逋一样驾着小船回归自然。

全诗妙在把现实风景、心理挣扎和理想寄托融合在一起,通过绘画般的自然描写,引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。虽然表面写景,实则抒怀,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。

杨承祖

杨承祖,字庆袭,漳州龙溪(今福建漳州龙海市)人。汝南孙。以祖荫入仕,调邕州司理参军,再调循州推官。宁宗嘉泰四年(一二○四),知安溪县(明嘉靖《安溪县志》卷三)。复通判循州,摄知惠州。嘉定间知新州(清道光《广东通志》卷一六)。十五年,由知梅州任罢(《宋会要辑稿》职官七五之三一)。归作归耕亭,日游其间。明嘉靖《龙溪县志》卷八有传。今录诗四首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