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泉山时的所见所感,展现了一幅超脱尘世的山水画卷。
开头两句"名山狎招隐,俗外远相求"直接点明主题:这座名山仿佛在召唤隐士,而诗人也正想远离世俗,来此寻求内心的宁静。这里用拟人手法,让山有了灵性。
中间八句用电影镜头般的语言展现山中美景:站在悬崖俯瞰深谷,拨开云雾仰望瀑布;古老的松树横卧,大椿树显出秋意;野花点缀如镜的岩石,云中树叶半掩山楼。这些画面动静结合——飞瀑是动态的,古松是静态的;有视觉的俯仰变化,也有时间的流动(从松树到椿树暗示季节变迁)。
最后两句"何须问方士,此处即瀛洲"是画龙点睛之笔。诗人说:何必去求仙问药?这里就是人间仙境啊!瀛洲是传说中的仙山,诗人认为眼前的泉山比仙境更美,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极致赞美。
全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,把普通山水写得仙气飘飘。诗人没有用太多华丽辞藻,而是用白描手法让景物自己说话,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。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物我两忘的境界——诗人与山水融为一体,找到了心灵的归宿。这种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,对精神自由的追求,正是这首诗最动人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