颂六十二首 其五十八

大慈振法鼓,开悟无明聋。
炉冶心秽垢,防非如利锋。
护鹅不惜命,守草养生同。
五篇遮轻重,七聚荡心胸。
晨朝宣宝偈,夕夜虔诚恭。
近求出苦海,远念法身踪。
七支净三业,五分满金容。
各愿坚固戒,净土得相逢(见同书卷一百七《三聚部》。)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歌表达了一种宗教情怀和修行理念,它以一种鼓舞人心的方式,宣扬了慈悲、智慧、修行和追求解脱的精神。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分析:

1. “大慈振法鼓,开悟无明聋。”
这句诗表达了慈悲的力量和智慧的作用。大慈是对所有众生的深厚爱心,法鼓则象征着智慧和真理的力量。通过智慧和慈悲,可以启发人们从无知和迷惑中解脱出来。

2. “炉冶心秽垢,防非如利锋。”
这里用炉冶来象征内心的净化过程,去除心中的杂念和污垢。而防非则意味着避免错误和过失,如同锋利的刀剑一样斩断不良的行为和想法。

3. “护鹅不惜命,守草养生同。”
这句诗表达了守护生命和保持修行的决心。保护众生(如鹅)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,同时也要保持心灵的平静和养生,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。

4. “五篇遮轻重,七聚荡心胸。”
五篇和七聚可能是指某种宗教的经典或教义。这句诗表达通过学习这些经典或教义,能够明了事物的轻重缓急,荡涤心胸,使心灵更加纯净和开阔。

5. “晨朝宣宝偈,夕夜虔诚恭。”
这句诗描述了日常修行的场景。早晨朗诵经文或宝偈,晚上则以虔诚恭敬的心态进行修行。

6. “近求出苦海,远念法身踪。”
这句诗表达了修行的目标。眼前虽然面临种种困扰和苦难,但内心向往解脱,追求超越;同时也不忘法身的追求和向往。

7. “七支净三业,五分满金容。”
七支和五分可能是指某种修行的方法或境界。通过七支的修行可以净化身、口、意三业,达到五分满金的境界,即心灵充满光明和智慧。

8. “各愿坚固戒,净土得相逢。”
这句诗表达了坚守戒律的重要性,通过坚守戒律可以到达净土,与心中的理想境界相遇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修行的过程和目标,鼓舞人们通过慈悲、智慧和坚定的修行,追求心灵的净化和解脱。它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,传达了深刻的宗教理念和人文精神。

0